一名53歲女性已婚家庭主婦,不吸菸、不喝酒、不嚼檳榔,無使用 […]
一名53歲女性已婚家庭主婦,不吸菸、不喝酒、不嚼檳榔,無使用 […]
一位中年女性在2022年初步評估顯示患有子宮內膜樣腺癌(FI […]
病例分享 病人背景與初步檢查 55歲女性,退休行政工作者,獨 […]
台灣首例:兩年來的精準治療經驗 和信醫院自2022年8月啟動 […]
51歲已婚女性病友多年來有經血過多的病史,伴隨血塊。在公司的 […]
這是一位中年近停經女性的故事。在2023年底,她被診斷為子宮 […]
49歲女性病友長期遵循醫療篩檢建議,每隔1至2年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雖然檢查結果多次顯示輕微異常,但未能及時處理,最終在2023年被診斷為子宮頸癌。
2023年11月,病友在婦科診所的例行抹片檢查中發現異常,隨後被轉診至醫學中心接受進一步檢查。經陰道鏡檢查、HPV檢測及子宮頸內刮除術,確診為局部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第2級(CIN 2)。病友接受了子宮頸圓錐狀切除手術,病理報告顯示進展為第3級(CIN 3),且手術邊緣呈陽性,表明病變細胞殘留。然而,醫師建議僅需六個月後追蹤檢查。
2024年4月,病友的後續抹片檢查顯示CIN 2,但未採取額外處置。同年8月,她的抹片檢查結果進展為CIN 3,9月進行第二次子宮頸圓錐狀切除手術。病理報告揭示存在鱗狀細胞癌(SCC),至少達第一期A2,腫瘤侵犯深度3.03毫米,且手術標本邊緣仍見癌細胞,表示子宮頸上可能仍有殘留病灶。
病友於9月底來院尋求第二意見。10月的MRI檢查顯示子宮頸腫瘤直徑達3.3公分,並疑似侵犯左側子宮旁組織。同時,鱗狀細胞癌抗原(SCC antigen)指數顯著升高至10.5,顯示疾病活躍。最終,病情分期為2期B(IIB),確診為中度分化鱗狀細胞癌,並開始同步放射化學治療(CCRT)。
如果病友在2023年11月第一次接受子宮頸圓錐狀切除手術後,針對當時病理報告中的異常結果能得到更適當的追蹤與處置,也許可以避免子宮頸癌進展至此階段。
她的病程提醒我們,定期篩檢固然重要,但更需要一位警覺且用心解讀結果的醫師。病友雖定期進行抹片檢查,卻未能換來及時的適當處理,反映出一個令人痛心的事實:例行檢查需要細心且具同理心的醫師,才能真正發揮篩檢的效用。在健保或醫療體系下,過多的病人或許讓醫師難以縝密處理,此時病友對自身疾病的認知便顯得格外重要。
子宮頸抹片檢查中,CIN(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分為三個級別:
針對CIN 2的處置,通常包括密切監測(重複抹片檢查和HPV檢測),或進行陰道鏡檢查、活檢或圓錐狀切除術,特別是針對年長病友或具有癌症進展風險者,會採取積極治療措施。
該病友於2023年11月首次接受子宮頸圓錐狀切除手術後,病理報告顯示手術切口邊緣仍有CIN 3,醫師應建議三個月後(而非六個月後)進行追蹤檢查。此外,若後續抹片檢查結果顯示異常,應進一步安排陰道鏡及子宮內頸切片,甚至考慮再次進行圓錐狀切除手術。
子宮頸疾病的發展通常較緩慢,病友定期進行抹片檢查,能顯著提升早期(特別是癌前期)發現病變的機率。然而,臨床醫師的適當處理同樣是關鍵因素。由於首次處置未能完善,病友經歷近一年的病程進展未獲處理。
醫師的用心需要花費大量心力,而病友若能對自身疾病具備基本認知,不全然依賴有限的看診時間,也許能對病情的早期處置起到更積極的作用。例如,若該病友能及早向醫師提出憂慮,或許醫師會更早安排第二次圓錐狀切除手術,減少病情進展風險。
整理者:方麗華藥師
本文同步刊載:臨床藥師日誌: 11月 2024
一位52歲女性,自停經以來正享受平靜的生活,然而因出現不規則 […]
一位55歲的停經女性,自2021年1月以來開始陰道出血,且有越發嚴重的趨勢。她的高中女兒在曬衣服時發現此異狀,要求母親盡快就醫。病友選擇在東部地區醫院就診,接受診斷性子宮擴刮手術(D&C)檢查,病理結果顯示為子宮內膜樣腺癌,第一期1b。臨床醫師建議,如果有商業保險,接受機器人手臂手術是最好的選擇,傷口小且恢復快。但自費約需三十萬,對家庭來說是很大的負擔,於是病友前來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婦科門診,尋求第二意見。
病友報告有間歇性的下腹部疼痛,這種疼痛已持續較長時間,近期有所加劇,並有時感到雙側上腹部酸痛。她否認其他特定不適症狀。但抱怨自生小孩以後就無法平躺睡覺,必需側睡。
MRI 報告子宮內膜不規則病灶(19毫米),位於子宮內膜(子宮底部),未見有深層肌層侵犯。但子宮前壁有粘連到肚皮下,可能由於先前的剖腹產手術引起,這也解釋了她長年無法平躺睡覺的原因。
王宗德醫師向病友解釋,達文西機器手臂在分離沾黏方面是可以實現的。機器手臂有關節,加上是3D視野,在操作上其實接近於傳統手術,但子宮內膜癌的機器手臂手術,在順序上和傳統手術不同;傳統開腹手術是先將子宮卵巢取出,再進行淋巴摘除,而達文西手術則是先進行淋巴摘除後,再將子宮取出,在操作時,子宮內會放上子宮托,以利操作子宮來輔助淋巴摘除。一直以來,微創手術的子宮托操作存在些許疑義,由於腫瘤在子宮腔內,如此操作是否可能提高腫瘤於手術中擴散的機會,一直是個爭議,但至今無十分堅強的科學證據證明此種操作風險一定較高。
病友因先前剖腹產,導致子宮和前腹壁緊實沾黏,除了增加操作困難,他也擔心在分離沾黏的過程中的操作,是否可能增加疾病擴散的風險;同時,在分離沾黏的過程中,若子宮壁損傷而導致子宮腔直接暴露,在微創(機械手臂)的環境下,可能直接導致腫瘤接觸到腹腔環境,增加擴散風險,若是在開腹的環境下,則可立即隔離子宮及腹腔環境,減少此等風險。基於前述考量,家屬最終選擇傳統剖腹手術。
後記 : 王宗德醫師的個人信念是,癌症的第一次手術治療十分重要,安全考量永遠要擺在第一位,即使因此要做出某種程度的犧牲(如傷口較大),也一定值得。為了一些次要的考量去做風險較高的手術,不值得。第一次做對做好,後面的路走起來也穩健得多。
總結 : 儘管達文西機器人系統在精確度、縮短康復時間以及進行微創手術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但其適用性取決於癌症分期、轉移情況、婦科醫生的經驗以及手術的具體目標。在需要精準度和在狹小空間操作的情況下,機器人手術的優勢更加顯著,但在廣泛轉移的晚期癌症中,其優勢可能有限。
整理者 : 方麗華藥師
本文同步刊載:臨床藥師日誌: 11月 2024
一名在金融界工作的44歲女性,自2021年起開始出現經血過多的情況,並伴隨大量血塊。為解決這個煩人的問題,她在2023年6月,於醫學中心選擇了自費高強度聚焦超音波(HIFU)治療,效果只維持了約六個月;之後又因貧血情況被送至醫院急診,這時醫師診斷為子宮內膜息肉所致,因此安排了子宮鏡手術以切除息肉。同時,超音波檢查還顯示她患有子宮腺肌症。
2024年7月初,她的貧血情況惡化,血紅素僅5 (正常最少為10 g/dl),緊急入院接受輸血。僅過了兩週,她再次經歷大量陰道出血,到婦科門診求診。醫師懷疑腺肌症為出血的原因,經商議後,她決定接受子宮切除手術。手術於2024年9月進行,採腹腔鏡下次全子宮切除術。手術過程中,醫師發現子宮後壁有腺肌症與肌瘤黏連,子宮兩側的的卵巢、輸卵管、寬韌等正常。當子宮體切除後,醫師使用粉碎機( Morcellators )在腹腔內絞碎子宮體組織為碎肉,才能從腹腔鏡傷口吸出來。術後順利康復,當她返回門診查看病理報告時,卻得知被診斷為低惡性度子宮內膜間質肉瘤,醫師建議進一步手術和治療。
病人選擇至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尋求第二意見,希望了解更多有關自己的疾病、檢查和治療的方法。
Morcellators(組織粉碎器)是一種曾經廣泛應用於婦科微創手術的醫療器械,因其法律和安全問題引發了廣泛爭議,並導致健康主管機關對其進行了重大限制和警告。
Morcellators是一種用於在腹腔鏡手術中絞碎大型組織塊(如子宮肌瘤)的手術儀器,使組織在碎肉狀態下,能夠在腹腔內通過小切口吸出來。這種技術為病人提供了傳統開腹手術的微創替代方案,具有更快的康復時間和更少的疤痕,尤其適用於因良性婦科疾病要切除子宮或摘除子宮肌瘤。
2014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電動Morcellators發出了嚴重警告。問題在於用Morcellators在腹腔內絞碎含有癌細胞的大型組織塊時,因腹腔內氣體流動的情況下,有可能使癌細胞隨著氣體流動,擴散到腹腔內其他部位,尤其是子宮體肉癌。雖然子宮體腫瘤,如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瘤大部份是良性的,但每350名接受肌瘤切除手術的女性中,可能有1人被意外發現有子宮體肉癌,而且大部份子宮體肉癌是在手術後靠病理報告確診,無法在手術前診斷。當使用Morcellator分解組織時,可能會將這些癌細胞擴散到腹腔中,從而加重病情。
在FDA發布警告後,Morcellator製造商面臨一系列法律挑戰。病人及其家屬聲稱,這些器械的使用使未檢測的癌細胞擴散,導致癌症更嚴重,甚至一些病例因而導致死亡。結果一些主要公司停止了生產Morcellator。
FDA發布了幾次更新,最終建議在大多數肌瘤切除手術中避免使用Morcellators,特別是對50歲以上且具有較高未檢測癌症風險的女性。新的安全規範已經建立,包括標籤警告和使用隔離袋來減少Morcellator操作過程中組織的擴散。然而,Morcellators在婦科手術中的應用仍然具有爭議,並且有嚴格的使用指南和知情同意要求。
子宮內膜息肉 :
是一種常見的良性病變,指的是子宮內膜(子宮內壁)組織在子宮內局部過度生長,形成突出的息肉狀結構。子宮內膜息肉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有多個,通常大小不一,可能從幾毫米到幾厘米不等。息肉多數呈良性,但在少數情況下,尤其是更年期後女性,可能有惡性變化的風險。
子宮腺肌症 :
是指子宮內膜組織在子宮肌肉層裡生長,衍生出新的子宮內膜組織,造成子宮壁肥厚,臨床出現經痛、血崩、下腹疼痛等症狀。
子宮內膜間質肉瘤(ESS,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
是一種罕見的子宮惡性腫瘤,源於子宮內膜的間質細胞。ESS依生長速度和侵襲性可分為低度惡性(low-grade)和高度惡性(high-grade),其中低度惡性ESS生長較慢,而高度惡性ESS則增長迅速並有較高轉移風險。此病常發於40至50歲的女性,症狀可能包括陰道出血、骨盆疼痛或腹部腫塊。確定診斷主要依賴病理報告。影像檢查是提供是否有轉移至其他器官之資訊。
這位女性病友的故事提醒我們,即使看似解決簡單的經血過多的問題,也可能隱藏更深的病灶。透過早期就醫,仔細問診、檢查和治療,可以有效降低演變成婦科癌症的風險。
整理者 : 方麗華藥師
本文同步刊載:臨床藥師日誌: 11月 2024
【重要消息】和信醫院提供疫苗接種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