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這一遭,我雙手合十矗立在雪壁群山之巔,拿出合掌村買的像極小岑的麋鹿造型喬巴,竟覺得彷彿跟小岑一起經歷了立山的曼陀羅世界,重複了宇宙的輪迴。 (繼續閱讀…)
走過這一遭,我雙手合十矗立在雪壁群山之巔,拿出合掌村買的像極小岑的麋鹿造型喬巴,竟覺得彷彿跟小岑一起經歷了立山的曼陀羅世界,重複了宇宙的輪迴。 (繼續閱讀…)
醫生與病患之間的溫馨故事,俯拾皆是,而最後受益者應是病人。這種濟世救人的使命感,原本就深植於醫療人員的信仰中。但現代,由於繁雜的社會結構,擴大了人際之間的疏離感……. (繼續閱讀…)
保羅‧卡藍尼提醫師自幼好奇,喜愛思考、探索生命的奧秘。在大學及研究所主修文學、哲學、生物學後,決定成為與死亡最接近的神經外科醫師並從事神經學的研究,他這個轉折是為了「去找書本以外的答案…,去跟受苦的人建立關係,繼續去追尋是什麼東西能使人類的生命有意義」。在這過程中,他強烈的責任感與道德觀驅使他力求專業的精進,以便將病人從生死關頭搶救回來。但人文關懷才是他行醫的核心價值,他說:「當天晚上,我對一個母親輕聲解釋她的新生兒出生就沒有大腦,不久就會死去,然後在開車回家路上…,突然,淚水滾落我的臉頰,在這個時刻跟病人在一起,當然要付出情感的代價,可是也有報償。我不覺得自己在任何一天有任何一分鐘質問自己,幹嘛從事這個工作,或這個工作值不值得做。去保護生命的召喚,不只是生命,也包括另一個人的自我認同,也許稱之為靈魂也不算太過分,其神聖不言而喻!」顯然,他對這個志業的選擇義無反顧。 (繼續閱讀…)
幾個月前我讀完《When Breath Becomes Air》這本書,感動之餘寫了一篇書摘發表於「民報」,文末我寫道,聽說台灣已獲得這本書中譯本的授權,衷心期待不久台灣將會有更多與我一樣深受感動的讀者。想不到「時報文化」幾天前來信告知,名譯作家唐勤已完稿,而這本書的中文版即將問世,並邀我作序。 (繼續閱讀…)
游走在理性與感性之間,醫學的昌明,有時竟往往只能爭取到病人回眸一笑啊! (繼續閱讀…)
簡醫務長的口袋裡,不只是有安“胃”的糖果餅乾,還有逗笑的故事;更要緊的是安“心”的仁心仁術。能夠同時具備這些特質的醫生,是不多見的。難怪,有病人選擇了天天搭高鐵,從新營到和信接受簡醫務長的放射線治療!這位病人把他的高鐵車票貼滿一片牆壁,以紀念他與簡醫師及和信醫院的這段情緣。 (繼續閱讀…)
認識周老師是從今年的七月一日起,開始跟安寧團隊的王正仁醫師一同照顧從外院因乳癌轉移到多處骨頭、造成嚴重疼痛的她。一度在七月下旬,因妥善的疼痛控制也曾計畫轉就近醫院做安寧居家的照護計畫。 (繼續閱讀…)
每天上班就像是捧著玻璃球一樣,有幾床就是捧著幾顆,上班時負責擦拭灌溉保養,但玻璃球似乎只會越來越薄,越來越被風化,最後消失為塵。……. (繼續閱讀…)
他被誰愛著嗎?
他愛著誰?
受到誰的感謝? (繼續閱讀…)
2025年7月17日城鎮韌性(防空)演習宣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