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正在努力讓高費用的癌症新藥納入保險
為了加速全球研發成功的新藥納入台灣健保,包括最受民眾期待之一的癌症新藥,經過近兩年的多方協商與努力,健保署提出『高費用癌藥送審原則』以及『藥品給付協議』兩個方案,兩方案皆已在數月前通過上述藥物共同擬訂會議,經過三十天的公告期,目前已經正式生效,後續緊接的就是個別新藥的實質內容討論。
€
癌症醫學史上不乏高劑量不一定更有效的例子。例如對多數轉移性乳癌病人而言,使用合併化療(兩個或三個化療藥併用)不一定比一次只用一個化療藥更有整體的效益。
胡醫師提到的這篇研究確實是藥廠「不樂見」但臨床醫師相當期盼的文章:
阿比特隆Abiraterone (Zytiga)在剛問世的時候,泌尿科醫師都非常振奮,這個藥既然能夠通過大規模臨床試驗證明其對原本無藥可用的末期病人的療效,且副作用相較化學治療副作用而言可謂微乎其微,他的問世應該儘快告知病人使用才對。然而健保核准給付始終落後最新進展數年,因此在診間有一個好似永恆的場景是醫師告訴病人:「還有一個新藥可以幫助你控制疾病,可是健保還沒有給付,這個藥一個月藥費大約$萬元,預估有效控制時間是?個月,推算所需費用是$百萬元,請問您是否同意自費使用新藥?」令人沉默,令人無奈啊!⋯⋯⋯⋯⋯ (繼續閱讀…)
腫瘤藥物已成為藥品犯罪的目標。一篇發表在 Lancet Oncology(柳葉刀腫瘤學)期刊上的研究說,腫瘤假藥正通過合法和非法供應鏈進入醫療專業人員手中。 (繼續閱讀…)
在公共區域工作,及有心血管疾病等高危險族群,建議按時接種流感疫苗與肺炎鍊球菌疫苗,避免嚴重併發症,發揮自體免疫與群體免疫,保護自己也可保護孩童與家人的健康喔! (繼續閱讀…)
場景是在出院領藥的櫃檯。「阿姨您好,這次入院您辛苦囉!是做化學療法是嗎?下一次的回診時間清楚嗎?」
發藥櫃檯裡的藥師一如往常的做著可能外人覺得很乏味單調的發藥工作,不過真正藥師的心裡並不是那樣的簡單。 (繼續閱讀…)
由34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OECD)的經常性醫療支出,GDP佔率平均9.8%,其中鄰近國家如韓國為7.2%,日本為11.2%,而台灣僅為6.1%。此經常性支出包含了醫美,保健食品等項目,其中健保支出僅為3.2%。所以,台灣以3.2%GDP照顧了全體國民,而且涵蓋重大疾病,罕病到輕小病症,如胃腸不適,感冒發燒咳嗽流鼻水等,其中國人熟知的感冒年花費近200億元。
用藥的時間點重要嗎?對於某些藥品,是否能夠出現藥效,非常關鍵。
「十人九痔」這個說法即可看出痔瘡是常見的現代文明病之一。長時間的坐在電腦前工作或上網,或是專心看完數集的韓劇,還是生活緊張忙碌而沒有規律的排便,是我們現代人的生活習慣。而這些生活模式都是促使痔瘡發生的高危險因子。有時礙於難以啟齒的隱疾,而可能導致事情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繼續閱讀…)
和信醫院提供COVID-19疫苗接種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