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兒童癌症多科整合診治團隊召集人陳榮隆醫師 三重連續移植術成功治癒轉移性復發生殖細胞腫瘤的關鍵
被南部一所醫學中心診斷出患有縱膈腔生殖細胞瘤時,阿志(化名)才23歲,這是一種極具侵襲性的癌症。在醫師的建議下,他接受了標準療程,包括手術切除腫瘤、化療,甚至是預防性的放射線治療。然而,不過短短一年,阿志的腫瘤指數卻再度飆高。
醫師懷疑是原發部位復發,於是再次對阿志進行手術,但病理檢查顯示並未發現癌細胞。兩個月後,阿志開始出現奇怪症狀:舌頭一側腫脹、講話變得困難,左耳頻繁耳鳴、頭部左側後枕部劇烈疼痛,甚至連眼睛也出現飽脹感。經過精密檢查,醫師在阿志的顱底找到一顆腫瘤,證實是原發於縱膈腔的轉移性復發生殖細胞瘤。
接下別人不敢挑戰的難治個案
雖然生殖細胞瘤被美國臨床癌症學會(ASCO)選為50周年的五大癌症醫學進展之一,顯示過去9成無法存活超過一年的轉移性生殖細胞瘤,已大幅提升治癒率,尤其是睪丸癌,約95%的病例都可痊癒。然而,臨床上仍可看到少數難診難治的個案,阿志就是其中一例。
在和信病友的推薦下,阿志特意北上來到和信醫院向兒童癌症多科整合診治團隊召集人陳榮隆醫師求診。
陳榮隆醫師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1995年時在美國洛杉磯兒童醫院進行細胞治療為主的研究,包含轉殖、免疫療法等;1997年在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Cancer Research, AACR)年會發表調控神經母細胞瘤免疫激發,獲青年研究者獎(Young Investigator Award)。行醫超過40年,專長為小兒血液腫瘤學與造血幹細胞移植,並在該領域享有崇高聲譽。
陳榮隆醫師表示,依據當時先進國家的研究數據,像阿志這樣標準療程失敗而復發的個案,若不採取高劑量移植,搶救率僅4%;即使採用單次高劑量移植,搶救率也僅提升到10%,更糟的是,即使初步搶救成功,也沒有長期存活的案例。
一直都與國外先進醫療團隊有著良好合作關係的和信醫療團隊,決定放手一搏,導入紀念史隆·凱特琳癌症研究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Darren Feldman醫師發表的三重連續移植術,為阿志爭取最後一線生機。
和信是台灣第一家嘗試以三重連續移植術治療轉移性復發生殖細胞瘤的醫院,陳榮隆醫師召集會議,向病人、家屬提出計畫採用三重連續移植術進行搶救的想法,並詳細解釋了該療法的原理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在親朋好友的鼓勵下,阿志決定接受治療,最終戰勝病魔,至今追蹤超過10年,並無任何復發跡象,可以說完全康復。
有了阿志的成功經驗,和信又陸續收治了3位復發的縱膈腔原發生殖細胞瘤病人,並為其施行三重連續移植術,成功治癒了其中兩位。
創新療法帶來新希望
三重連續移植術是一種合併化學療程與幹細胞移植的醫療方案,適用於傳統治療失敗的轉移或抗性惡性生殖細胞瘤病人。簡言之,三重連續移植術是以高劑量的化療藥物來消滅體內的癌細胞,然而,化療藥物不僅會攻擊癌細胞,也會影響到正常細胞,導致癌細胞和正常細胞數量都會減少。因此,當癌細胞數量下降後,必須施以造血幹細胞移植,來幫助病人重建被化療摧毀的骨髓功能,恢復製造新血球的能力。如此循環性治療必須在兩個月內密集施行3次,讓癌細胞來不及複製就死亡,最終將數量降至身體免疫機制就可處理的狀態,即能治癒。
生殖細胞瘤病理分類複雜,如常見的畸胎瘤(Teratoma)、常發生在兒童身上的卵黃囊瘤(Yolk Sac Tumor),以及分別發生於卵巢的卵細胞瘤(Dysgerminoma) 和睪丸的精細胞瘤(Seminoma),統稱為胚細胞瘤(Germinoma)。此外,還有少見的惡性胚胎癌(Embryonal Carcinoma)、絨毛膜癌(Choriocarcinoma)、性腺母細胞瘤 (Gonadoblastoma)等。其中又以絨毛膜癌最為危險,它可通過血管移轉至全身,破壞組織及器官,引發大出血,對病人生命構成嚴重威脅。
陳榮隆醫師表示:「不是所有的生殖細胞瘤都需要使用三重連續移植術來治療。」一般來說成熟的畸胎瘤或是無其他轉移的腫瘤,只要以手術切除,再視情況決定是否要接受化療即可。即便需要放射線治療,也以治療胚細胞瘤或位於腦部的腫瘤為主。也就是說,一般傳統的療法就能治療生殖細胞瘤,少數像阿志那樣的病例才會考慮採用三重連續移植術。
多科整合提升成功率
這是因為三重連續移植術具有一定風險,也不適用於所有病人。陳榮隆醫師進一步闡述,除了考量強大的藥性病人是否能承受外,也需要病人的腫瘤對於化療的敏感度高,且必須於術前採集到足夠的幹細胞。因此,即便此項療法於先進國家已施行超過10年,在台灣卻幾乎沒有醫院願意嘗試,甚至連大型的醫學中心也是如此。
那麼和信醫院為何能做,而且成功率高達到6成以上?陳榮隆醫師說:「雖然有些人認為進行三重連續移植術風險較高,但實際上只要嚴格遵守安全標準,並有詳細的計畫來保障過程中的每一步,這樣的療程是可行的。」他接著說到,2012年起和信醫院就開始建立起以造血幹細胞移植為主軸的治療平台,不僅成功救治了許多醫學中心轉來困難治療的血癌、神經疾病、腫瘤等病人,在為生殖細胞瘤病人施行三重連續移植術時,更是展現出強大的整合診治能力。
此外,他也提及和信多科整合診治的強項在療程中發揮了極大功能,團隊中的每個人從護理、營養、感染、藥學、病理、神經、呼吸、加護、內分泌、復健、身心、外科等,各司其職,謹慎小心地進行每一個步驟。他舉例說明,進行治療前,臨床藥師會以藥物動力學建立起完整的藥物監控體系,讓病人不會因為藥性過高引起毒性,又能保持一定濃度確保療效;為了獲得較高的幹細胞數量,社工團隊更是全力爭取昂貴的新代幹細胞驅趕藥物的補助。此外,療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感染問題,陳榮隆醫師表示多科整合團隊設有一套完整的感染防治機制,能保障病人治療期間的安全。
截至目前為止,已有10位困難病情的病人接受了三重連續移植術,其中5位極可能已完全痊癒,另外一位完成不久仍在追蹤中,這代表了三重連續移植術在和信不僅可行,且成果顯著。和信並沒有兒科門診,收治的生殖細胞瘤病人,多為其他醫院轉診過來的高風險病例。「下周又有一位要來。」陳榮隆醫師說,是個做完第二線療程又復發的艱難個案。然而,成功率高達6成以上的三重連續移植術將為他帶來新希望,未來有望造福更多病人。
讓專家回答您最關心的問題!
Q:什麼是生殖細胞腫瘤?
A:生殖細胞腫瘤是發生在生殖腺或生殖腺以外的由原生生殖細胞 (Primordial Germ Cell) 癌化而來的腫瘤。簡單來說,在胚胎發育的過程中,生殖細胞原本應該從卵黃囊和腸繫膜移動到骨盆腔或陰囊,最後形成卵巢或睪丸。但若胚胎不正常發育或有其他不明原因,有些生殖細胞可能會跑到性腺以外的地方產生病變,造成生殖細胞腫瘤不僅出現在性腺(男生的睪丸,女生的卵巢),也可能出現在性腺以外的地方,例如中樞神經系統、薦尾椎、縱膈腔、後腹腔等其他部位。
Q:生殖細胞腫瘤好發年齡以及常見症狀?
A:生殖細胞腫瘤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但好發期為5歲之前及青春期時。依據生殖細胞腫瘤發生的部位而有不同的症狀,最容易被發現的是睪丸部位,可於陰囊摸到無痛的腫塊;女性則以卵巢部位的畸胎瘤最多,常出現疼痛、噁心、嘔吐等現象;嬰幼兒則是容易發生在薦尾椎區,大部分出生後就可見腫瘤突出於後臀區;若發病位置為中樞神經,可能會引起噁心、嘔吐、視力模糊等症狀;腫瘤出現在縱膈腔,若壓迫到氣管或支氣管,可能引起咳嗽、喘、胸痛等。
Q:小朋友也可以使用三重連續移植術來治療生殖細胞腫瘤嗎?
A:小朋友屬於對化療敏感度高的族群,大部分只要依據腫瘤類別對症下藥,手術或搭配化療即可,只有少數高風險復發情況需要使用三重連續移植術。
Q:接受三重連續移植術會有哪些副作用?
A:高劑量化療仍舊會有一些不適反應,病人可能會有噁心、掉髮等常見的化療副作用。根據和信醫療團隊的臨床觀察,病人最不舒服的反應通常是因粘膜炎所併發之感染、喉嚨痛或腹脹等。不過,這些不適反應通常是短期的,病人在療程結束後,大多數症狀都會逐漸消失。
Q:三重連續移植術需要自費嗎?
A:三重連續移植術使用的藥物有可能並未納入健保,但可嘗試以專案方式申請健保核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