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Flex
×
  • 網路掛號
    • 網路掛號
    • 掛號查詢 / 取消
    • 門診排檢查詢與更改
    • 看診進度表
    • 我的帳戶
    • 門診時刻表
    • 初診病人報到須知
    • 疫苗預約系統
    • 肺癌困難手術特別諮詢門診
  • 健檢與健康醫學
    • 健檢方案介紹
    • 個人健檢預約
    • 健檢繳費方式
    • 健康檢查需知
      • 健檢前注意事項
      • 健檢後注意事項
      • 胃腸鏡檢查前準備需知
      • 糞便收集注意事項
    • 健康醫學門診介紹
    • 常見問題
  • 醫療團隊
    • 醫師查詢
    • 團隊介紹
      • 乳癌
      • 肺癌及食道癌
      • 肝癌及上消化系癌
      • 大腸直腸癌
      • 泌尿系癌
      • 婦癌
      • 頭頸癌及鼻咽癌
      • 內分泌腫瘤(甲狀腺癌)
      • 軟組織、骨骼肉瘤及皮膚癌
      • 神經系癌
      • 血液及淋巴腫瘤
      • 血液及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
      • 兒童癌症團隊
      • 營養
      • 身心
      • 癌症疼痛
      • 加護病房
      • 緩和醫療
      • 治療後長期追蹤
    • 放射腫瘤科
    • 藥劑科
    •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 成果與知識
    • 藥品查詢
    • 線上閱讀年報
    • 病人衛教專區
      • 藥物治療
      • 營養補充
      • 疼痛
      • 復健
      • 心理社會支持
      • 癌症護理
      • 緩和醫療
      • 手術麻醉與止痛
      • 失智症診斷與照護
      • 門診檢查須知
    • 和信醫訊
    • 病人教育頻道
    • 訂閱電子報
    • 臨床病理科採檢手冊
    • 分子醫學部採檢手冊
  • 研究與教學
    • 醫學研究
    • 活動邀請
    • 醫師/護理/醫事人員教育
    • 人體試驗委員會
    • 臨床研究受試者保護小組
    • 外院人員訓練
    • 圖書館
    • 台灣癌症病人共同照護計畫TAP
  • 關於和信
    • 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
      • 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公開資訊
    • 護病比
    • 活動訊息
    • 院址交通
    • 志工招募
    • 人才招募
    • 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
    • 電子病歷推廣專區
    • 愛心捐款
    • 聯絡我們
  • 病人服務中心
    • 門診時間表
    • 病人權利義務
      • 醫療申訴與服務申訴
    • 掛號服務
      • 初診掛號
      • 複診掛號
    • 門診服務
      • 門診醫療費用
    • 住院服務
      • 病人住院須知手冊
      • 陪病與探病
      • 住院流程手續
      • 本院病床類別一覽表
    • 樓層簡介
    • 緊急病況處理
    • 病人收費項目
    • 癌症篩檢服務(公費)
    • 癌症篩檢服務(自費)
    • 成人保健、BC肝炎篩檢(公費)
    • 病歷資料申請
    • 住院整合照護計畫
  • 健康共好
    • 健康關渡
    • 健康台東
    • 慢性病防治
  • Language
    • English

【和信醫訊Vol.09】2019國際淋巴癌放射腫瘤學會參與心得

2019-09-042019和信醫訊

淋巴癌示意lymphoma_1華健淵攝

圖:華健淵攝

國際淋巴癌放射腫瘤學會成立於2010年,由40個國家750多位放射腫瘤學專家組成,被認為是淋巴癌領域的學術領導者,其中指導委員會是由亞洲到北美14個國家的成員擔任,目前已出版10幾種臨床指南,回應近期淋巴癌放射治療領域原則,劑量和技術進步的巨大變化。如主席J YAHALOM所言,2018年間美國放射腫瘤學會雜誌下載量最多的文章就是學會出版的指南。從2015年起,學會每兩年舉辦教育座談會,今年是第三屆,於4月在日本東京舉行。

會議第一天上午從總論淋巴癌分期,正子掃描,臨床試驗,標靶治療開始,下午進入各種不同淋巴癌,如高惡性度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T細胞淋巴癌到低惡性度濾泡型淋巴癌,漿細胞與骨髓癌。第二天上午討論何杰金氏淋巴癌及特殊部位的淋巴癌,如鼻腔NK/T細胞淋巴癌,中樞神經、眼、皮膚、及胃淋巴癌;下午則是探討放射治療的長期心臟與第二癌症風險,及放射技術上的進展,例如縮小照野的實務應用,呼吸調控,及質子治療。會場約3-400人座無虛席,且由於內容及答問精采,多數人都完整的參與兩天的課程。

由於化學治療的長足進展,藉由第一線化療,多數淋巴癌都有極高比率的腫瘤縮小,多數病人可治癒,因此化療後的放射治療角色,日漸受到懷疑。經過討論發現,化療效果好時,放療的角色其實更重要。有三個臨床試驗探討初期何杰金氏淋巴癌,經2到3次化療,以正子掃描評估效果,然後將化療後完全緩解的病人隨機分配做或不做放射治療。三個試驗都發現,若加上放療,無病存活率從90%上升6-8%,雖然總體存活率沒有差別,因為有些病人復發後接受二線治療再度緩解,而二線治療通常包括骨髓幹細胞移植。換句話說,若第一線加放射治療,可避免6-8%病人需要接受骨髓幹細胞移植,這就是化療後放射治療的價值。

20161020放腫科直線加速器操作華健淵攝-18

圖:華健淵攝

初期濾泡型淋巴癌方面,放射治療可能有治癒效果,但由於病程緩慢,許多血液腫瘤科醫師對於無症狀者僅建議觀察並未轉介放射治療。其實,現代放射治療已經縮小範圍及劑量,原則上僅照射腫瘤及少部分鄰近區域,不做大範圍照射,劑量也從過去40-45 格雷 (Gy),經由隨機分配臨床試驗,發現24 Gy效果一樣好,甚至4 Gy(2 Gy x 2)也有2/3病人會有效果。小範圍低劑量的放射治療下,其實副作用不大。若不治療,腫瘤可能有較高機率發生轉化,由低惡性轉化為更高惡性度,對生命更快有威脅,例如高惡性度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

由於在東亞舉行,因此安排較多時間討論此區流行的淋巴癌:鼻腔型NK/T細胞淋巴癌。因為病例少,無論是日本韓國或中國,都是多中心聯合執行臨床試驗,分別發展出不同的治療方式。此病用含小紅莓(doxorubicin)的化療效果不佳,反而對放射治療反應良好,部分初期病人可單獨使用放射治療治癒。化療方面,以含鉑金(cisplatin)如ICE,或近年來含左旋天門冬醯胺酶(L-asparaginase) 如SMILE較為有效。中國Yexiong Li教授發現,年齡大於60歲,乳酸脫氫酶(LDH)升高,臨床二期,體能狀況較差(ECOG PS>=2),腫瘤侵犯為重要預後因子。對於沒有危險預後因子的病人,建議單獨使用放射治療,有危險因子者,則是放射後加新式化療。日本韓國則由於大型二期臨床試驗結果,多建議同步放化療。兩種策略無法直接比較,也沒有研究證實孰優孰劣。

此外,放射治療雖然對淋巴癌非常有效,許多醫師因擔心長期副作用,不願意轉介治療,此現象源於60-80年代的研究報告,何杰金氏淋巴癌病人在存活30-40年後,發生心血管疾病或第二癌症。然而,經過幾十年技術及觀念的進展,現代放射治療已不可同日而語。過去由於無法精確定位,必須大範圍照射,現在腫瘤診斷分期使用正子掃描檢查,放射定位使用電腦斷層甚至磁振造影,兩者影像融合後,可精確勾劃需要治療的腫瘤區域,也能將高劑量區儘可能縮小。荷蘭的研究是1965到1995年間1852位接受放射線治療後存活的何杰金氏淋巴癌病人,經長期追蹤詳盡分析心臟放射劑量與心臟疾病的關係。研究發現,平均心臟劑量25Gy以下時很少發生心臟辦膜疾病及心臟衰竭,但在25Gy以上則機會較高。冠狀動脈阻塞則是每增加平均1Gy心臟劑量,會增加7%的風險。現代的淋巴癌放射治療,平均心臟劑量很少超過15Gy,因此心臟疾病風險沒有想像的高。

第二癌症主要是乳癌、肺癌、甲狀腺癌等,在治療結束後逐年增加,到30年時,乳癌風險可達25% 。最近研究顯示,現代縮小範圍放射治療,可減少65%乳癌風險,如果接受規律篩檢,風險可進一步降低。許多癌症團體如NCCN,已經發佈對何杰金氏淋巴癌存活者的癌症篩檢建議指南。對於乳癌,於放射治療後8年,25歲(兒童),或40歲(成人)時,建議每年接受乳房攝影+/-核磁共振篩檢。對於肺癌,建議戒煙,抽煙者可考慮電腦斷層篩檢。對於大腸直腸癌,曾接受腹部或骨盆腔放射者,於放射後10年或35歲開始,至少每5年接受大腸鏡篩檢。對於皮膚癌及甲狀腺癌,建議每年做理學檢查。

此次會議重新確認放射治療在淋巴癌仍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技術上,對於需要較低劑量的淋巴癌,仍應使用如強度調控放射,影像導引放射等新技術,將正常器官劑量降到最低,以減少數十年後的風險。如同乳癌病人有長期追蹤門診,淋巴癌存活病人可能也需要長期追蹤並篩檢心血管疾病及第二癌症。

吳佳興醫師x-1

圖:吳佳興醫師

完整版醫訊下載:和信醫訊vol.09
作 者:吳佳興(放射腫瘤科醫師〉
關鍵字:專題報導
期 數:Vol.09
出版日期:2019/09

最新出刊

  • 114年度獎勵活動開跑囉!臺北市衛生局邀您參與「健康特務行動:刮出你的身體密碼」
  • 您應該知道的鎦-177-PSMA治療最近進展
  • 您必須知道的早發性大腸直腸癌
  • 減輕病痛,是醫療的起點而非附加 ─ 關於病人自控式止痛裝置
  • 30歲就該做 健康檢查嗎?
  • 沒有護理師的台灣

和信醫訊_歡迎投稿

親愛的讀者:感謝您對《和信醫訊》的支持,看到這麼多富含醫學知識又真摯動人的文章,您是否也萌生許多想法,想分享給病友和醫療團隊呢?歡迎您將稿件寄至pressoffice@kfsyscc.org,隨信請附上您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亦可提供文章附圖照片與相關說明。文章投稿相關問題,請洽和信醫院文教部:電話02-2897-0011分機3429。

和信醫院YOUTUBE頻道_歡迎訂閱與投稿

Kf Syscc和信醫院病人教育頻道

和信醫院YouTube「病人教育頻道」,旨在為癌症病人與家屬提供最先進、正確的癌症知識,以及病人抗癌的生命故事。歡迎您訂閱頻道,或投稿自製影片,我們將幫您上傳、分享影片,讓更多人看到您的故事。影片投稿相關問題,請洽和信醫院文教部:電話02-2897-0011分機3429。

和信醫院Facebook粉絲專頁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Koo Foundation Sun Yat-Sen Cancer Center

COPYRIGHT © 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地址: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125號  
電話: (02)2897-0011 / (02)6603-0011  
隱私權保護政策   電腦版網頁
【重要消息】自2025年5月1日起,本院門診掛號系統全新改版為號碼式掛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