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Flex
×
  • 網路掛號
    • 網路掛號
    • 掛號查詢 / 取消
    • 看診進度表
    • 我的帳戶
    • 門診時刻表
    • 初診病人報到須知
  • 健檢與健康醫學
    • 健檢方案介紹
    • 個人健檢預約
    • 健檢繳費方式
    • 健康檢查需知
      • 健檢前注意事項
      • 健檢後注意事項
      • 大腸鏡檢查前準備需知
      • 糞便收集注意事項
    • 常見問題
  • 醫療團隊
    • 醫師查詢
    • 團隊介紹
      • 乳癌
      • 肺癌專科團隊
      • 食道癌
      • 胃癌
      • 大腸直腸癌
      • 泌尿系癌
      • 婦癌
      • 頭頸及鼻咽癌
      • 肝癌
      • 甲狀腺癌
      • 血癌及淋巴癌
      • 兒童癌症團隊
      • 治療後長期追蹤
      • 治療準則索取平台
    •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 藥劑科
  • 成果與知識
    • 藥品查詢
    • 線上閱讀年報
    • 病人衛教專區
      • 放射治療
      • 藥物治療
      • 營養補充
      • 疼痛
      • 復健
      • 心理社會支持
      • 癌症護理
      • 緩和醫療
      • 手術麻醉與止痛
      • 失智症診斷與照護
    • 和信醫訊
    • 病人教育頻道
    • 訂閱電子報
    • 臨床病理科採檢手冊
  • 研究與教學
    • 醫學研究
    • 活動邀請
    • 醫師/護理/醫事人員教育
    • 人體試驗委員會
    • 外院人員訓練
    • 圖書館
    • 台灣癌症病人共同照護計畫TAP
  • 關於和信
    • 關於和信
      • 醫療環境與制度
      • 「護病比」:一位護理師照顧幾位病人的比值。
    • 活動訊息
    • 院址交通
    • 志工招募
    • 人才招募
    • 黃達夫基金會
      • 關於我們
      • 最新活動
      • 醫學教育
      • 人文書訊
      • 杜克實習獎學金
      • 您的支持
      • 公開資訊
    • 公開資訊
    • 電子病歷推廣專區
    • 愛心捐款
    • 聯絡我們
  • 病人服務中心
    • 門診時間表
    • 病人權利義務
      • 醫療申訴與服務申訴
    • 掛號服務
      • 初診掛號
      • 複診掛號
    • 門診服務
      • 門診醫療費用
    • 住院服務
      • 病人住院須知手冊
      • 陪病與探病
      • 住院流程手續
      • 本院病床類別一覽表
    • 服務資源與設施
      • 樓層簡介
    • 緊急病況處理
    • 病人收費項目
    • 五大癌症篩檢服務
    • 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 健康共好
    • 健康關渡
    • 健康台東
  • Language
    • English

【和信醫院雙週刊342】肥胖及糖尿病易得癌症!12種癌症與肥胖及糖尿病相關

2017-12-142017雙週刊飲食知識

目前有 4.25 億人患有糖尿病,比 2015 年增加了 1 千萬。超過 3.5 億成人目前處於發生 2 型糖尿病的高風險,估計到 2045 年,將有將近 7 億人受此病影響。

著名的醫學期刊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最近一篇研究指出,全球糖尿病和體重過重的發生率正在持續增加中。糖尿病和體重過重會增加各種癌症風險,隨著糖尿病及體重過重盛行,也進一步導致癌症人口劇增。估計到了 2025 年,因為糖尿病和體重過重所導致之癌症,在男性中會增加超過20%,而在女性則增加超過30%。

這項由倫敦帝國學院領導的研究發現,2012 年全球將近 6%新發癌症病例是由糖尿病和過重的綜合影響導致的。這兩個因素導致了將近 800,000 例新發癌症病例。大約 544,300 例病例可歸結於高 BMI,相當於全部癌症中的 3.9%。另外 280,100 例可歸結於糖尿病,相當於全部癌症的 2%。和糖尿病和體重過重相關之癌症發生率,在女性幾乎是男性的兩倍。

自1980至2002年,和糖尿病相關癌症病例中就有77,000例(增加26%);和體重過重相關之癌症 為174,000例(增加31.9%)。其中增加幅度最明顯的是亞洲和非洲撒哈拉地區的中低收入族群。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WCRF)指出,高BMI(Body Mass Index,即身高體重指數,又稱身體質量指數)與以下癌症的罹患增加相關:結直腸癌、膽囊癌、胰腺癌、腎癌、肝癌、子宮內膜癌、停經後乳房、卵巢癌、賁門癌、甲狀腺癌以及食管腺癌。肥胖和癌症之關聯機制複雜,可能是和慢性發炎、氧化壓力、肥胖導致缺氧、基因型態、肥胖和癌細胞交互作用等等機轉相關。

人類世界的正以“自由落體”之速,步入病態未來

今年11月中,國際糖尿病聯盟剛公佈了第 8 版糖尿病指南,預計糖尿病病人人數將在 30 年內達到將近 7 億。全世界每 11 名成人中就有 1 名患有糖尿病。在發展中國家的女性,能獲取到的糖尿病防治資源,尤其缺乏。

根據最新調查,目前有 4.25 億人患有糖尿病,比 2015 年增加了 1 千萬。超過 3.5 億成人目前處於發生 2 型糖尿病的高風險,估計到 2045 年,將有將近 7 億人受此病影響。

「人類世界正以自由落體之速,步入病態未來。」非傳染性疾病聯盟 CEO Katie Dain 說。「在 30 年內,預計患有糖尿病的人數將極劇上升至將近 7 億人,全球的健康支出將超過7,760 億美元。這意味著未來的“慢性病海嘯”不僅傷害人類健康,龐大的醫療成本,也可能衝擊人類社會的生產力和經濟。Dain提醒各國政府需盡早針對糖尿病和其他非傳染性疾病採取緊急防治措施。

糖尿病的防治重點在於減重

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子,90%的2型糖尿病人是肥胖或超重的問題。減重可以改變病人體內的胰島素阻抗,並帶來以下幾點好處:1. 降低膽固醇 2.改善血壓,保護心血管3.血糖控制效果更佳 4. 讓病人更有活力等等。而減重最好的方法在於適度的運動、健康的飲食、設定符合實際的減重目標及要有耐心和堅定之意志。

發表英國醫學雜誌(BMJ)的一篇文章指出,適度的減重其實是可能能夠“逆轉”糖尿病,但很多病人可能並沒有意識到減重的重要性,也沒意願積極地控制體重。

英國學者發表於Lancet的另一研究,也指出强化體重管理,確實可以逆轉糖尿病。但這篇研究採用的是極端低熱量的飲食 (每天只有約850卡),持續3至5個月, 病人平均在1年內體重減輕了10~15公斤。研究結果顯示,高達90%的病人血糖能回到正常。參與研究的學者指出,部分病人糖尿病已有6年,但臨床的效果仍然卓著,可以停止服用藥物。目前,我們知道藥物無法治癒糖尿病,只有減肥手術可以達到這效果,但手術有其風險。而主持這項研究的學者Roy Taylor醫師指出,他們的研究結果證明,要治癒糖尿病,其實也不一定要手術,重點是要能有效地把體重減下來,最大的挑戰則是病人是否能長期控制自己的體重。

減重要成功,除了病人本身的努力外,醫療團隊專業的諮詢和協助也至關重要。

病人若有專業人員為他們規劃完整、詳細、可行的飲食和運動計劃,減肥成功的機率將大幅提升。在目前的醫療體制下,醫療人員可能很難在這方面為病人提供較好的服務,但已有很多研究證明,生活型態的改變雖然成本低,但是對於糖尿病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也應該是未來醫療要努力的方向。

預防肥胖應從青少年做起

不管是歐美或是亞洲國家,尤其是台灣,青少年的肥胖問題,已然是肥胖防治工作上一大重點。最近, JAMA 的一篇文章就特別強調,我們應該優先控制青少年的肥胖問題。 這篇文章作者William Dietz 醫師指出,研究發現青春期的體重增加與主要慢性疾病風險增高有相關性。這項針對超過10萬名護士的研究後發現,在18歲時的體重過重與否,和中年時的死亡率增加有相關性。而其他的研究也顯示出青少年時若體重過重,可能會增加成年後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青少年體重過重問題,不僅致使慢性病的年輕化,更正在逐步地腐蝕著青少年的健康,Dietz 醫師認為,這是我們在防治肥胖上最優先要面對的。要有效地預防青少年肥胖問,則必須要多管齊下,從媒體、學校、社會、家庭等多方配合之下,讓青少年知道正確飲食觀念,知道如何選擇適當的食物,才可能達到預防的效果。

高纖飲食是預防肥胖和糖尿病最佳方法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知道膳食纖維對於預防糖尿病和肥胖有好處。在2014年,一篇發表在 〈Cell〉科學期刋的研究,進一步闡述了為膳食中的纖維為何可以預防肥胖和糖尿病。這項研究在老鼠的身上發現,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內產生葡萄糖,葡萄糖進入血液到達腦部,並刺激腦部產生了飽足感,同時也增加代謝率及抑制肝醣產生,所以可以達到預防糖尿病的效果。

201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在糖尿病醫療指引裡,推薦了地中海飲食、DASH得舒飲食及植物性飲食做為防治糖尿病的飲食方法。這三種飲食的共同點,就是建議多攝取蔬菜、全榖、豆類、水果,以提高飲食裡的纖維含量。植物性的高纖飲食,不僅對糖尿病、減重有效,對於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其他慢性病,也有降低風險之功效,已被很多研究證明是最健康的飲食。

完整版雙週刊請下載: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與您342

作者/編者:李昇聯醫師(內分泌科)
關鍵字:飲食知識
期數:342
出版日期:2017/12/15

最新出刊

  • 【和信醫訊vol.35】誰適合接受鎦-177-PSMA治療?
  • 【和信醫訊vol.35】談癌療肌少症 口腔維護及重建的功效
  • 【和信醫訊vol.35】病安週之二:我藥健康
  • 【和信醫訊vol.35】我們在這裡-IPU門診(長期追蹤多科整合團隊)
  • 【和信醫訊vol.35】健保總額破8千億,新藥預算卻縮水?共擬會議主席陳昭姿分析新藥納保困境
  • 【和信醫訊vol.35】癌症倖存者的心聲(下)

精選文章

標靶治療 COVID-19 醫師 病友園地 核子醫學 colorectal-cancer 行政人員 乳癌 鎦-177-PSMA 紫羅蘭聯誼會 lung-cancer 健檢與篩檢 pet-ct gynecologic-cancer 放射治療 腦膠質瘤 食道癌 PSMA 攝護腺癌 護理人員 專題報導 院長專欄 和信家族 衛教 醫技人員 和信一隅 醫學教室 癌症預防 癌症知識 癌症治療 癌症基本知識 照護知識 用藥知識 身心調適 生活習慣 飲食知識 病醫關係 病人故事 醫護故事 醫療環境與制度 和信點滴 和信登山鐵騎

和信醫訊_歡迎投稿

親愛的讀者:感謝您對《和信醫訊》的支持,看到這麼多富含醫學知識又真摯動人的文章,您是否也萌生許多想法,想分享給病友和醫療團隊呢?歡迎您將稿件寄至pressoffice@kfsyscc.org,隨信請附上您的真實姓名、單位職稱及聯絡電話,亦可提供文章附圖照片與相關說明。
【徵稿主題】醫訊提供多樣專欄,包括「專題報導」、「醫學創新/教室」、「和信家族/故事」、「病醫/病護/園地」、「病友園地」等,投稿字數建議超過600字。凡經採用刊登後,將依字數略贈禮券薄酬,以表感謝。刊出文章,非專屬授權和信醫院使用,作者也可自用。文章投稿相關問題,請洽和信醫院文教部:電話02-2897-0011分機3430。

和信醫院YOUTUBE頻道_歡迎訂閱與投稿

Kf Syscc和信醫院病人教育頻道

和信醫院YouTube「病人教育頻道」,旨在為使用華語的癌症病人與家屬提供先進、正確的癌症知識,以及病人抗癌的故事。歡迎您訂閱頻道,以及投稿自製影片,影片長度以1-5分鐘為限。我們將幫您上傳、分享影片,讓更多人看到您的故事。凡經和信醫院官網採用,並上傳至和信醫院YouTube頻道或經和信醫院Facebook粉絲專頁分享者,將依影片長度及內容,略贈禮券薄酬,以表感謝。投稿影片非專屬授權和信醫院使用,作者也可自用。影片投稿相關問題,請洽和信醫院文教部:電話02-2897-0011分機3430。

和信醫院Facebook粉絲專頁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Koo Foundation Sun Yat-Sen Cancer Center

COPYRIGHT © 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地址: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125號  
電話: (02)2897-0011 / (02)6603-0011  
隱私權保護政策   電腦版網頁
【重要消息】和信醫院提供COVID-19疫苗接種服務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