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醫訊
文章分類 醫學教室
鎦-177-PSMA治療兩周年:看似輕鬆的治療,背後的挑戰與突破
日期2024-12-17

撰文/核子醫學科 黃玉儀醫師

台灣首例:兩年來的精準治療經驗

和信醫院自2022年8月啟動台灣第一例鎦-177 (Lu-177)-PSMA治療,至今已滿兩年。這項療法結合了標靶藥物概念與放射性治療原理,需整合核子醫學、腫瘤內科、泌尿科等專業團隊的緊密合作。

我們所面對的病友中,有許多病情複雜的個案,包括高齡與需洗腎治療的患者。透過專業團隊的嚴密監控與調整,我們的治療逐步達到以下成效:

  • 更適當的治療時機:從最初重病族群擴展到病情適中的患者。
  • 即時預防與處理副作用:提升病友的信心與療效。

潛在挑戰:骨髓功能副作用

所有治療皆有風險,鎦-177-PSMA治療雖安全有效,但也帶來了骨髓功能下降的副作用風險。

根據全球第三期臨床試驗 “VISION”,Lu-177-PSMA-617取得了全球首個PSMA治療藥證。然而,試驗中亞洲人僅占2.4%(20人),導致相關副作用觀察資料有限。

本院觀察發現

在初期治療階段,我們面對許多腫瘤大量擴散的病友,儘管治療效果顯著,但也出現嚴重的骨髓副作用

  • 影響後續治療時程
  • 可能引發併發症

應對之道:人工智慧輔助,降低副作用

經過治療經驗的累積與分析,和信醫院透過人工智慧技術找到預測骨髓副作用的關鍵因子,並在後續治療中適時調整劑量。這些策略成功降低了副作用的發生率與嚴重程度。

本院與華碩(ASUS)合作研發的人工智能病灶自動偵測系統,可同時獲取攝護腺癌的相關影像參數,協助醫師進行治療計劃的決策調整


未來展望:鎦-177-PSMA治療的可能性

目前,鎦-177-PSMA治療適用於經荷爾蒙治療及化療失效的晚期轉移性攝護腺癌病友。然而,未來的發展包括:

  • 更早期的介入治療:針對無法接受化療的病友
  • 臨床試驗的推進:探討早期診斷階段的應用,期望提升治癒率
     

病友故事:85歲蘇伯伯的治療經歷

接受治療後復原良好的蘇伯伯與黃玉儀醫師

蘇伯伯於民國100年確診攝護腺癌第四期,PSA指數高達245 ng/mL,並出現骨骼轉移。經歷荷爾蒙治療與化療後,病情未能控制。

經和信醫院安排鎦-177-PSMA治療後,四個療程成果顯著:

  • PSA指數降至小於1 ng/mL
  • 病況穩定,日常活動不受影響

蘇伯伯的分享:「沒有明顯副作用,治療後我每天都能巡視魚塭,生活品質維持良好。」

總結:精準核醫療,為病友帶來新希望

鎦-177-PSMA治療整合核醫技術與多專科團隊,透過安全且精準的放射標靶療法,成功改善晚期攝護腺癌病友的治療效果與生活品質。

和信醫院將持續精進治療策略,並透過臨床研究,期待將此技術擴展至更多癌症類別,為病友帶來希望的曙光。

  • 參考資料
    3D Slicer平台: https://www.slicer.org/
  • Fedorov A., Beichel R., Kalpathy-Cramer J., et al. 3D Slicer as an Image Computing Platform for the Quantitative Imaging Network.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2012 Nov;30(9):1323-41. PMID: 22770690. PMCID: PMC3466397.

本網站會使用Cookie來協助您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及分析流量數據。若您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更多詳情請查閱本公司的 Cookies使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