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介紹
相簿分類和信宿舍
從一塊受限的基地出發,堅持創造尊嚴與溫度——和信宿舍的誕生故事

在和信醫院新落成的員工宿舍前,即將入住的醫護同仁走過斜坡花園,迎著陽光,忍不住感嘆:「我真的好想馬上住進來!」這句話,道出許多和信員工參觀宿舍時的驚喜與羨慕。這棟集合了建築美學、實用功能與人文關懷的新宿舍,不只是空間的呈現,更是一段從挑戰到成就的設計旅程。

契機:一場餐會,一句話的邀請

這個案子的起點,說來頗具戲劇性。負責設計和信員工宿舍的,是在台灣深耕逾40年的建築大師潘冀先生——主持過超過千件設計案,其中不乏重量級的醫療建築,包括臺大癌醫中心分院、振興醫院復健醫學中心、門諾醫院門診及宿舍大樓等。潘建築師坦言,當初接到邀約時,感到十分意外。

「那是在一場餐會上,(時任)黃達夫院長走過來說,和信醫院想蓋宿舍,問我願不願意接。」潘建築師笑說:「我心想,這麼棒的醫院,要做宿舍怎麼會找我?」然而,在黃院長的力邀下,他踏入基地,也開啟了這段設計旅程。

事實上,從創院之初,為單身醫事人員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住所,一直是黃董事長醫院發展藍圖中重要的一環。因此,自醫院遷入永久中心以來,尋找適合地點興建員工宿舍的工作便持續進行。直到六年前,醫院急診處旁的一處廠房釋出待售,這個長久以來未完成的心願終於出現了轉機。即使當時黃董事長因腹膜炎接受緊急手術,正住在加護病房中,他仍堅持在加護病房內召開董事會,透過視訊會議,懇切說明購地的重要性,並請求董事會支持進行相關程序。

黃董事長早已慕名潘冀先生在建築界的聲譽,也知道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完成了不少大型醫療建築。相形之下,我們的宿舍,只是一個小案子。可是,對於黃董事長而言,這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建設,他希望在不是最理想的建地上,蓋出一座賞心悅目的建築,提供醫院的單身醫事人員一個安全、舒適的home away from home。他相信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能夠發揮創意達成他的心願。

挑戰:從受限的基地出發,堅持創造尊嚴與溫度

接下黃董長委託的重任後,潘建築師回憶起他初次踏勘時對基地的印象:「這塊地怎麼這麼多挑戰?」當時四周環境凌亂、基地狹小且形狀不規則,一旁是老舊的工業區和車道,毫無美感可言。然而,也正是這樣一塊看似不利的基地,激起了他與團隊的使命感:「我們要讓醫護人員回到這裡時,是舒適的,是期待的,而不是只是勉強過夜的地方。」

他接著透露,院方在初期構思時,基於對基地現有建物的充分利用,提出了將舊廠房改建為員工宿舍的方案。然而,建築師團隊在深入踏勘後,發現舊建物的物理條件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樓板傾斜、採光與通風不足,以及空間隔間的設計限制,導致改建方案難以達到理想的使用品質。經過多次討論,院方與建築師團隊共同決定,選擇拆除重建,這不僅是更艱鉅的設計挑戰,更是為了確保宿舍能夠提供舒適、安全、符合長期需求的生活空間。

「那是一個艱難的決定,畢竟預算勢必增加。」潘建築師坦言,「但從現在的成果來看,這樣的選擇是正確的,我也非常感謝院方在關鍵時刻給予的信任與支持。」

用心:每一道光線,每一個轉角,都藏著設計哲學

雖然員工宿舍的機能看似單純:走廊、房間、衛浴,都是再基本不過的構成。但在這棟和信新建宿舍裡,卻能感受到一種不同尋常的「用心」。那不是浮誇的裝飾或昂貴的建材,而是一種入骨的體貼與思考——從建築的輪廓到光線的流動,每一處細節,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院方從一開始就堅持:每一間房必須是單人房,而且一定要有窗戶。這不只是機能配置的選項,更是對醫護人員日常作息與情緒狀態的尊重。如何在有限基地中落實這樣的需求,並讓它成為設計的一部分,是建築師設計團隊所面對的重要挑戰。

宿舍建築
為了讓凹型窗呈現豐富層次感,建築團隊仔細計算每個窗面的漆色,並選用不同色調的油漆,讓建物外觀在光影下更具立體與變化感。

經過多次日照模擬,建築師團隊反覆調整量體的形狀與方向,只為確保每天的陽光能灑進每一間房間。最終呈現的成果,遠遠超越了「有窗、有光」的最低標準。每間單人房不僅擁有良好的自然採光、配備24小時中央冷暖空調,更進一步導入了凹型窗的結構設計。這種窗型不僅在視覺上為建築立面增添了豐富的層次感,打破了一般宿舍單調乏味的印象;在功能上,它更承載著深思熟慮的空間哲學——讓陽光以柔和的角度滲透室內,避免強烈直射所帶來的不適,並維持明亮且舒適的居住環境。

同樣地,中庭的設計也經過精密的日照分析。潘建築師表示:「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太陽的軌跡,反覆調整中庭的方向與開口大小,就是為了確保陽光能充分灑落進來,讓綠意與光線在空間中自然流動。」因此,和信宿舍中庭面積雖然不大,卻成為同仁放鬆心情、親近自然的綠色角落。

宿舍中庭與交誼廳
左圖:步入大門,映入眼簾的是牆面上江賢二老師的藝術作品,為空間增添藝術氣息。右圖:(1)    每一層樓皆設有交誼廳空間,是同仁下班後放鬆聊聊的好去處。

然而建築師團隊的巧思不僅於此,整棟建築中,對「光」的設計也延伸到流動的公共空間。走廊的盡頭設有窗戶,電梯間引入自然光線,讓通行的每一個瞬間都不再是封閉的、冷冰冰的移動過程,而是可以感受到天色變化與外部氣息的旅程。

此外,在建築量體的處理上,也能見到細膩的呼應與包容。高處量體對齊醫院主建築的尺度,低處則順勢銜接周邊住宅街廓,既不突兀也不退縮,安靜地融入和信建築群。

宿舍房間採光
設計團隊依據日照與風場模擬調整量體配置,導入自然通風並確保中庭光照,營造舒適宜人的公共空間。

永續:在細節中落實對環境的承諾

除了空間美學與人文關懷之外,宿舍也融入前瞻的永續思維。屋頂不只是遮蔽結構,更暗藏了雨水回收循環再利用系統。雨水落下時被收集並儲存,再用於灌溉植栽,減少自來水消耗,也形成小型生態循環,悄悄傳遞對環境的友善承諾。

同樣承載這份理念的,還有整棟宿舍的24小時中央空調。乍聽之下似乎耗能龐大,但因避免頻繁啟停,並以恆溫方式穩定運轉,反而降低過度消耗,維持室內舒適的溫濕度,同時達到節能效果。

這裡,真的是我們的家

宿舍落成當天,醫護與行政人員紛紛參觀,有人讚嘆:「這裡真的好漂亮!」也有人感動問:「真的可以申請嗎?我也想住。」雖然目前仍以醫護人員優先入住,但這份被關懷與照顧的感覺,已悄然在員工間流傳。

從最初被視為受限基地,到最終成為員工口中的「天堂角落」,靠的不是預算,而是建築師團隊、和信醫院上下,對同仁的初心與對環境的尊重。
參觀過和信宿舍後,也許您也會不經意地被某個角落觸動:建築,不只是磚瓦堆砌的空間,更是一種對生活的關懷、對人性的尊重,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期許與實踐。歡迎加入和信——這個讓人安居、樂業,身心都能自在歸屬的家。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小檔案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成立於1980年代,專注於醫療、教育、文化及住宅等領域的設計。事務所秉持「以人為本,關懷生活」的理念,強調空間功能性與人性化,並致力於創造具有文化深度與社會責任感的建築作品。設計風格融合現代與傳統元素,注重建築與環境的和諧共生,並強調永續性與節能設計。

潘冀建築師團隊
(由左至右)潘冀 —— 主持建築師、曾彥智 —— 設計總監、黃登懋 —— 專案經理

 

 

 

 

 


 

本網站會使用Cookie來協助您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及分析流量數據。若您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更多詳情請查閱本公司的 Cookies使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