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及上消化系癌
團隊簡介

根據衛福部國人癌症登記資料及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肝癌及胃癌在過去數十年以來穩居十大台灣癌症及十大癌症死因,而胰臟癌雖不常見,但因其早期發現困難及較低的存活率,更有「癌王」的稱號。為了提供更精準的醫療服務,本院上消化系癌症團隊整合各領域專業人員的力量,透過跨科別的緊密合作,為病人量身訂做最適合的治療計畫,提升治療成效與生活品質。

癌症的治療日新月異,涵蓋診斷、手術、化療及標靶免疫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等等,本團隊由肝膽腸胃科醫師、外科醫師、放射診斷科醫師、病理科醫師、放射治療科醫師及腫瘤內科醫師組成,同時還有個案管理師、護理人員、社工人員、放射師等在醫療過程中提供重要的支持與協助。

本團隊的核心優勢在於跨專科整合合作,每週定期召開多專科整合會議,針對個別病人病情進行全方位討論,共同制定最適切的治療方針,從手術、術前及術後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栓塞、電燒,相互搭配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此外,所有藥物性治療均由腫瘤內科醫師負責,結合跨癌別的宏觀視野與豐富經驗,為病人提供最適切的治療方案。對於病情急重的病人,相較他院,能更快速且靈活地藉由專案申請,引進尚未在國內上市的最新藥品,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

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2013~2017年各類侵襲性癌症之「年齡調整5年觀察存活率」中,本院胃癌病人接受治療後的5年整體存活率達44.43%,明顯高於醫學中心的35.38%,以及全國平均33.24%,充分展現本團隊在多專科整合治療上的卓越成效。

團隊特色與臨床優勢

  1. 多專科整合精準治療:

    根據不同癌症,結合手術、術前及術後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栓塞、電燒,相互搭配共同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2. 高階內視鏡與影像導引技術:

    廣泛應用微創與影像導引技術,包括內視鏡超音波(EUS)、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以及射頻燒灼術(RFA)與肝動脈化學栓塞術(TACE)

  3. 採用微創手術技術:

    引進3D腹腔鏡手術系統、靛氰綠(ICG,indocyanine green)螢光影像系統、達文西機械臂手術系統(DaVinci Xi) 、術中超音波,能更安全、精準進行微創手術

 

本網站會使用Cookie來協助您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及分析流量數據。若您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更多詳情請查閱本公司的 Cookies使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