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常伴隨食慾減退、味覺改變、進食困難或營養吸收障礙等問題,進而導致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會使病人體力下降、疲倦無力、免疫力降低,甚至無法承受完整療程。
臨床上癌症病人常見的營養困難包括食慾不振、營養吸收障礙等,尤其是特定腫瘤(如婦癌、上消化道癌或頭頸癌),因為病灶位置導致進食困難,或是發生腹水、腸阻塞,壓迫腸胃道等問題,更容易讓病人吃不下、不想吃。若不加以處理,隨著病程發展,營養狀況可能會迅速惡化,甚至危及生命。
早期介入的營養支持是癌症照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院致力於「預防營養惡化」,因此特別成立「營養多科整合診治團隊」,成員包含了醫師、營養師、藥師、護理師等專業人員,提供癌症病人完整且科學化的營養治療,包含:
【治療前】
- 營養評估: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況、營養攝取情形、體重變化,並根據病情、治療計畫(如化療、放療)評估可能的營養風險,尤其是高風險病人(如婦癌、上消化道癌或頭頸癌)必須在治療前即積極介入。
- 提供飲食建議與衛教:協助病人了解治療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營養問題(如食慾下降、噁心等),提供合適的飲食策略。
- 預防性營養介入:若病人本身已有營養不良傾向,會提前介入,避免治療期間狀況惡化。
【治療中與治療後】
- 持續追蹤與評估:持續監測體重、飲食攝取與身體功能變化,進行動態調整,並關注治療副作用(如口腔潰瘍、吞嚥困難、味覺改變)對病人的影響。
- 個別化飲食建議:根據病況調整飲食內容(例如改變食物質地、分次進食等)。
- 康復期的營養支持:設有營養門診,方便病人返家後能繼續接受營養諮詢。
團隊特色與臨床優勢
1. 跨科專業團隊協作模式
本院作為癌症治療專門醫院,營養團隊的目標是「支援癌症治療」,各癌症治療團隊在收治病人時,會通知營養團隊介入照護,並由專責醫師負責開立口服或靜脈營養處方,再交由藥師調配、護理師實施、營養師評估與追蹤,協助病人保持良好的體力與身體功能,確保順利完成療程。
2. 提供居家靜脈營養治療
本院是高比例提供「居家靜脈營養」的醫院之一。與其他醫院相比,本院病人在治療間期(如化療的休息週期)經評估下,可選擇回家繼續接受靜脈營養治療,減少住院次數。透過專業護理師的衛教指導,本院居家靜脈營養病人可安全的於家中施行。
3. 個人化營養策略與動態調整
營養介入方式會依據癌別、治療階段(術前、術中、術後)、病人體況(如臟器功能、體重變化)量身打造,甚至針對癌別規劃不同的營養計劃,例如乳癌病人著重於維持或控制體重,以降低復發風險,展現高度的個人化營養策略。
4. 營養介入範圍涵蓋治療全周期
除了治療中的營養支持,團隊也倡導「治療前營養(Prehabilitation)」與「治療後營養恢復(Rehabilitation)」,尤其針對體重下降明顯(如食道癌)的病人,協助恢復至治療前體重,可以降低術後風險提高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