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歲的女性停經以來,正享受平靜的生活,但卻因出現不規則的陰道出血前往當地醫院接受檢查,超音波顯示子宮內膜增厚至0.85公分,並伴隨數個子宮肌瘤。她接受了子宮鏡內膜切片檢查。
這項檢查至關重要,術後卻引發了陰道出血及肺水腫並伴隨呼吸困難的併發症。她住院治療,接受氧氣補充及利尿劑治療以緩解症狀。她堅定地希望找出病因並尋求治療。病理報告顯示高度惡性上皮癌及黏膜下平滑肌瘤,醫師建議進一步進行手術治療。在丈夫的陪伴下,她前來和信醫院門診,尋求進一步的治療計劃。
診間對話
她生過兩個小孩,一次自然產及一次因雙胞胎妊娠進行的剖腹產。她的姊姊曾患有頭部結締組織及軟組織惡性腫瘤,她無已知藥物或食物過敏史。
在洪啟峰醫師的診間,她神志清醒且狀態良好。詳細的身體檢查顯示,雙側鼠蹊部及頸部無淋巴結腫大。骨盆檢查顯示外陰及陰道外觀正常,子宮頸光滑並有手術後縫線痕跡,子宮前傾且大小正常。卵巢雙側附件無壓痛,未見異常。
病理報告確認為高惡性度子宮內膜癌症,進行骨盆核磁共振檢查。影像學結果顯示需要進行全方位確定期別手術以利治療子宮內膜癌,同時評估子宮右邊附屬器的囊性病變。此病變因先前子宮鏡檢查時,需要加壓灌水時要特別小心,當操作不小心,可能造成的腫瘤細胞擴散至右側附件及腹腔。
病人表達了願意接受建議確定期別手術的決心。洪醫師將共同制定一個以她的健康為優先、並期望獲得最佳結果的治療計劃。
病理診斷的解讀
在病理學的複雜世界中,每一塊組織碎片都講述著一個故事。病人提交的組織中包含了多種發現,每一項都為診斷增添了關鍵拼圖。組織中部分被鑑定為良性子宮內膜組織,顯示出停經後常見的內膜腺體囊性變化。此外,也發現了一些外觀平和的平滑肌組織,也就是常見的子宮肌瘤。
然而,腫瘤組織則描繪了一幅更為複雜且令人擔憂的圖景。腫瘤組織明顯由惡性度高的癌細胞組成。在顯微鏡下,這些細胞的侵略性顯而易見:高核質比、明顯的細胞核異型性、突出的核仁,以及頻繁出現的有絲分裂和細胞凋亡。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些細胞的性質,進行了免疫染色。p53這一個具關鍵性的腫瘤抑制蛋白,其染色顯示完全陰性,表是完全突變而且消失,這是一項令人擔憂的複雜的分子特徵。綜合這些結果,將會為這惡性度高的子宮內膜癌,制定治療策略提供依據。病理報告不僅僅是一個診斷而已,更像是指南針,照亮了通向康復的道路。
婦癌基因小常識
P53 基因缺失與子宮內膜癌
P53 基因(TP53)是一個關鍵的腫瘤抑制基因,負責維持基因組穩定性,通過調控細胞週期、促進 DNA 修復以及在 DNA 損傷時誘導細胞凋亡,是維持健康細胞的守門員。當 P53 基因缺失或突變時,與包括子宮內膜癌在內的多種癌症的腫瘤發生有關,特別是在侵襲性較強的亞型腫瘤。
TP53 與子宮內膜癌
1. 在子宮內膜癌中的發生率:
- TP53 突變最常見於漿液性子宮內膜癌,這是一種侵襲性強的子宮內膜癌亞型。
- 在子宮內膜樣腺癌中,TP53 突變較少見,但通常與晚期或低分化腫瘤相關。
2. TP53 缺失/突變的影響:
- 基因組穩定性喪失:缺乏功能性 p53,DNA 損傷細胞無法修復,導致基因組不穩定性並促進腫瘤進展。
- 凋亡功能缺陷:受損 DNA 的細胞無法進行凋亡,進一步積累更多突變。
- 侵襲性增加:缺乏 TP53 的腫瘤表現出更強的侵襲與轉移性,且對常規療法具有抗性。
3. 病理相關性:
- 漿液性子宮內膜癌:幾乎所有病例均有 TP53 突變,這已成為該亞型的定義特徵之一。
- 子宮內膜樣腺癌:TP53 突變通常與去分化及不良預後相關。
4. 臨床影響:
- 預後標記:TP53 的突變或缺失與較差的生存率及晚期疾病密切相關。
- 治療挑戰:缺乏 p53 的腫瘤由於凋亡路徑失效,通常對 DNA 損傷化療藥物具有抗藥性。
- 治療機會:TP53 的缺失或突變可能使腫瘤對某些特定療法較有效,例如針對替代路徑或合成致死的標靶治療。
5. 治療策略:
- PARP 抑制劑:利用 TP53 突變腫瘤中 DNA 修復途徑的缺陷,使癌細胞無法順利複製。
- 免疫療法:針對由 TP53 突變細胞上新抗原讓免疫細胞來清除癌細胞。
總結
在子宮內膜癌中,TP53 基因的缺失或突變會破壞細胞的腫瘤抑制功能,特別是在漿液性及晚期子宮內膜樣癌中,助長腫瘤發生和進展。了解 TP53 在這些癌症中的分子作用,有助於優化預後評估,以改善病人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