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醫療知識乳癌-健康須知
如何早期發現乳癌
作者/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一般外科 余本隆醫師
最後更新日2025.09.28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雖然除了預防性乳房切除外目前還沒有確實能夠預防乳癌發生的方法,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是提升治療效果與存活率的關鍵。


一、定期檢查與醫師評估

每位女性都應根據自己的危險因子(如家族史、基因突變、曾經檢查發現的異常等),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檢查方式與頻率。常用檢查方式包括:

  • 乳房攝影(mammography
  • 乳房超音波(尤其在乳腺密度高的年輕女性更有幫助)
  • 醫師臨床觸診

若有腫塊快速變大,或出現新的異常變化,應立即安排門診進一步檢查。


二、乳房自我認識(Breast Self-Awareness

過去強調「每月固定的自我檢查」已不再是國際主流建議,因為研究顯示並未有效降低死亡率,反而可能造成過度焦慮。

目前建議女性養成乳房自我認識的習慣──熟悉自己乳房平常的外觀與觸感,一旦發現以下變化,就應及早就醫:

  • 新出現腫塊或原有腫塊變大
  • 乳房皮膚出現凹陷、突起或呈現橘皮樣改變
  • 乳頭脫皮、糜爛、凹陷或有不明原因的分泌物
  • 腋下摸到不明腫塊

三、乳癌篩檢建議

  • 一般風險女性
    • 台灣目前政府補助 40–74 歲女性每兩年一次乳房攝影
    • 在乳癌好發年齡較早的台灣,40 歲後即可考慮開始規律檢查,是否需要提早由醫師評估。
  • 高風險女性(如 BRCA 基因突變、強烈家族史):
    • 可能需要更早開始檢查,或合併乳房 MRI,由醫師個別評估。

四、乳房攝影的注意事項

乳房攝影是目前唯一被證實能降低乳癌死亡率的篩檢方式。

  • 劑量極低,安全性高。
  • 在乳腺濃密的亞洲女性,敏感度可能較低,常需搭配乳房超音波。
  • 檢查時會有壓迫感,這是為了讓影像更清晰。若選在月經剛結束幾天檢查,乳房較不腫脹,不適感會減輕。

五、乳癌早期發現的重要性

乳癌的治療效果與診斷期數密切相關。

  • 第一期乳癌患者經治療後,10 年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
  • 因此,定期篩檢與留意乳房變化,才能把握早期發現的機會。

重點整理

  • 沒有確實方法預防乳癌,但早期發現是最重要的關鍵
  • 40 歲以上女性應依政府補助或與醫師討論規律篩檢。
  • 自我認識乳房,一旦有異常變化立即就醫。
  • 乳房攝影能降低死亡率,必要時搭配超音波或 MRI


由於乳癌的預後與乳癌開始治療時的不同期數有明顯相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實為戰勝乳癌的不二法門。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乳癌防治影片

想了解更多關於乳房自我檢查的知識,請點選了解乳房自我檢查

本網站會使用Cookie來協助您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及分析流量數據。若您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更多詳情請查閱本公司的 Cookies使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