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生物醫學與科技研發突飛猛進,在醫學先進國家,醫療的型態因而有了極大的改變,醫學教育也有大幅度的革新。然而國內的醫療照護體系與醫療照護觀念,卻一直沒有跟進改善。並且因為傳統文化背景和醫療制度的影響,國內的醫療偏重疾病的治療(treatment of the disease)而忽視了全人身心的照顧(caring for the patient)。雖然在過去二十幾年間,國內經濟起飛,不論在新藥的使用或高科技的引進,都不落後人,但是在醫療成效方面,卻不能得到與先進國家相類似的結果。
黃達夫先生自1989年底回國,經過將近九年在第一線參與臨床工作的經歷,更使其了解到國內醫療問題的癥結是國內醫學院教學醫院之教育觀念沒有更新、制度不健全及優良師資短缺等問題,導致醫師養成教育成效不彰,醫師素質參差不齊。過去公勞保制度之設計不良和幾付不合理,逐漸扭曲了國內醫療作業的型態,導致醫院的經營普遍商業化,重視服務量的成長而忽視了品質的要求,注重財務的發展而遺忘了醫療的成效。在這種現象的衝擊下,整體醫療照護體系傾向利潤的追求,而迷失了其維護國人健康的使命。
自全民健保實施以後,上述的缺失持續惡化,良醫的生存空間,日益縮小。因此國內的醫療品質非但無法提昇,反而每況愈下,長此以往,必然使國人的健康面臨極大的危機。要全面改善國內的醫療,必須從改善醫師的養成教育以及建立醫療品質監控的機制著手。
黃達夫先生自1989年底回國,經過將近九年在第一線參與臨床工作的經歷,更使其了解到國內醫療問題的癥結是國內醫學院教學醫院之教育觀念沒有更新、制度不健全及優良師資短缺等問題,導致醫師養成教育成效不彰,醫師素質參差不齊。過去公勞保制度之設計不良和幾付不合理,逐漸扭曲了國內醫療作業的型態,導致醫院的經營普遍商業化,重視服務量的成長而忽視了品質的要求,注重財務的發展而遺忘了醫療的成效。在這種現象的衝擊下,整體醫療照護體系傾向利潤的追求,而迷失了其維護國人健康的使命。
自全民健保實施以後,上述的缺失持續惡化,良醫的生存空間,日益縮小。因此國內的醫療品質非但無法提昇,反而每況愈下,長此以往,必然使國人的健康面臨極大的危機。要全面改善國內的醫療,必須從改善醫師的養成教育以及建立醫療品質監控的機制著手。